康平现契丹贵族墓或有皇族身份

  康平县张家窑林场10号辽墓中出土的绿釉鸡冠壶。

  沈阳考古研究所在康平发现一座等级很高的辽墓。墓主人身穿银丝网络(作用等同金缕玉衣),头戴银鎏金面具。随葬品中有一把一米多长的铁剑及铜鎏金马具等,还有一个银蹀躞(diéxiè)带,绘有龙的纹饰,金属面具是辽代契丹人的奇特葬具,可见墓主身份至少为契丹贵族。银丝网络、银鎏金面具出现在辽墓中,在沈阳还是首次发现。该墓葬距今有1000年左右。

  进行抢救性发掘

  沈阳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主任付永平介绍,2015年12月7日―2016年1月8日,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康平县张家窑林场10号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。

  该墓群位于沈阳市康平县沙金台乡张家窑林场西北部。“该地有一座高约1700米的山,在山的东坡上发现的10号辽墓。”为什叫10号辽墓,是因为之前曾在康平县张家窑林场附近发现了9座墓群。

  发现的过程是,2015年12月7日当地群众发现一伙盗墓贼正准备盗这座墓,报警后警方控制现场,保护了这座辽墓。与此同时,沈阳市考古研究所马上介入。考古界一般冬季入九便不再现场考古作业,但是这次在三九天考古人员工作了一个月,进行了抢救性发掘。“因为冬季室外作业,如墓主身上穿的银丝网络,太珍贵了,根本不敢直接用工具取,便先送到博物馆专业实验室进行。”

  记者了解到,张家窑辽墓群是1980年春文物普查时发现的。墓群位于康平县张家窑林场境内。林场东距康平县城约50公里。当时各墓可见1.5米的封土堆,上覆盖褐红色的碎石片,有的墓顶已经塌陷。到现场的考古人员对其中一座进行了清理,编号为一号墓。1993年5月沙金台乡文化站曾报告,张家窑辽墓群被盗,考古人员发现被盗的墓葬墓顶早已坍塌,盗墓者从东侧挖掘,已经挖到墓壁。但墓室内还没有搅乱,为防止墓群再次被盗,考古人员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,这次清理的墓葬编号为2号墓,依此一直编号到9号。

  在对之前张家窑墓群的考古中,发现有残碎的少量人骨,还有铜镜、铜镯、鎏金铜环、瓷碗、铁器等。2号墓为夫妇合葬墓,随葬器物与辽宁地区发现的契丹墓无大差异。一号墓出土的绿釉扁身单孔鸡冠壶,也是辽代早期墓中常见的器物,最能反映契丹民族的习俗和特点。

  但是现在10号墓的发现,价值要大于张家窑林场其他墓葬。

墓主身穿银丝网络极罕见

  “10号墓为一座近方形石筑劵顶单室墓,由墓道、甬道、墓室三部分组成。墓道为长方形阶梯状,带过洞、天井,墓圹平面略呈八角形,墓室东壁及甬道两侧有2个壁龛,”付永平介绍,“10号墓约有300平方米,长22米,深达11米。”

  葬具为木棺,从目前暴露情况来看,骨殖上着银丝网络,头北脚南,头部戴银鎏金面具。随葬品多出土于墓室及甬道内,有银质马鞍桥、绿釉鸡冠壶、白瓷碗、篦齿纹陶壶、磨石、铁剑、铁灯、铜鎏金马具及铁马镫等。墓室西北角还发现羊头骨一具。

  由于刚刚发现这座墓葬,还未做实验室阶段的检测,从随葬品一柄一米多长的铁剑推测,墓主人是一男性。

  身穿银丝网络,头戴银鎏金面具的墓葬在沈阳还是首次发现。

  记者了解到,1994年辽宁省凌源市小喇嘛沟辽墓也出土了一件银鎏金面具,为长圆脸,浓眉细目,眼角上挑,直鼻,高颧骨面颊丰满,双唇抿合,留有口缝。为一成年女性形象,粗犷的面型显露着北方草原民族的风貌。

  契丹贵族死后,部分人脸部覆有金属制成的面具。质地有金、银、铜和鎏金银、铜五种,不同质地的面具应是死者生前身份和等级的反映。面具均按死者面型仿制。制作程序是,首先要按照戴面具者的脸型特征,用木头雕刻一个面具模型,然后把金属薄片置于面具模型上,用槌在模型上慢慢打制,使其成型。这种金属面具不仅是辽代契丹人的奇特葬具,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。1986年出土的辽代第五世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陈国公主墓,公主就戴着黄金面具,身穿银丝网络。

  银丝网络穿于内衣之上,之外再穿外衣、束腰带、戴面具、套银靴、佩首饰等。具有防止形体散乱的功用。这种风俗与契丹人意识中的祖灵崇拜和灵魂观念相联系,是契丹人相信“形不散则神不离”的结果。同时,也是受汉人传统礼制影响而形成,与中原汉墓中的“金缕玉衣”相似。

  10号墓发现的银丝网络是覆盖全身的。已经送到博物馆实验室进行进一步考古发掘。记者了解到,陈国公主的银丝网络全长168厘米,用直径0.05~0.07厘米的细银丝编制,由头网、臂网、手网、胸背网、腹网、腿网、足网7个部分组成。网孔呈六边形,纵横相连。

银蹀躞带上有龙纹

  10号墓墓主的随葬品中还有一件银蹀躞带。什么叫蹀躞带呢?蹀躞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,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的。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,重点是带钩,既有玉质带钩,也有铜质带钩。盛唐时期,从皇室宫廷到普通达官显贵,均以配用玉带为荣。从玉带的底色还能将其官阶体现出来。最高等级的玉带底色为紫色,整条玉带由十三块组成。而在每块玉带板的下方,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带便被称呼为“蹀躞带”。蹀躞带实用、装饰之外,在官服中代表不同的等级,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,是最高等级。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,表示用者身份的高低。一至二品用金銙;三至六品用犀角銙;七至九品用银銙。在扬州隋炀帝墓出土文物中就出现了蹀躞金玉带,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,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。

  奇特的是10号墓主人的银蹀躞带上有一条龙的纹饰。这是否表示墓主有皇族身份呢?等待考古研究后进一步揭晓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

请发表评论

全部评论

粉丝0 阅读1029 回复0
上一篇:
通州路县故城考古:辽代古墓内现两具人骨发布时间:2017-11-06
下一篇:
吐尔基山辽墓发布时间:2017-11-10
热门推荐
专题导读
热门话题
阅读排行榜

扫描微信二维码

查看手机版网站

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

400-123-45678

在线客服(服务时间 9:00~18:00)

在线QQ客服
地址:赤峰市红山区桥北唯美品格小区6-1-01141
电邮:123456@qq.com
移动电话:1331234567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© 2001-2013 蒙ICP备17005475号-1